好久好久沒寫網誌了。斷簡殘篇不成詩文,且片段地記錄一些小事吧。

 

孩子一天天長大,育兒的樂趣與日俱增。

 

據家父母及眾長輩說,我小時候「一滿歲就會說話了」,會說話也愛說話。但青青這孩子似乎並不如此。一歲四個月,我們和她之間還是以默契、「心照不宣」的方式溝通。在滿週歲之前滔滔不絕的火星話現在也稍歇,成了個比較少話的孩子。取而代之的是無窮盡的好奇心,手腳、肢體動作明顯地比媽媽舅舅小時候靈活很多,大概是像爸爸。不過家裡150 cm以下(身高 85 cm + 手長 + 椅子 + 踮起腳尖)的各處都成了她的勢力範圍,現在她是家中擺設的決定者了。

 

近日來我開始有「找回"自己的"生活」的念頭。和孩子相處愉快也有趣,是"自己的"孩子也是"自己的"生活,但那些"只有我自己"的好時光也叫我思念。目前的作法是和先生互相支持。週六上午是我的golden time,八點到十二點媽媽一定出門一定不在家,或逛街或上美容院,或就只坐在巷口的咖啡館看書。爸爸和青青星期六上午要賴床要打滾要看巧虎看迪士尼頻道,都好都好都好,媽媽出門不在家,也成了父女倆的 golden time。先生的golden time內容很明確,他要打電動,而且喜歡抬頭就看到妻女;所以他不出門,媽媽也不用把青青帶走,但無大事不得擾之,工會需要他,魔王等著他。這樣規律的 golden time 帶給我們很大的幫助,疲累時知道可以期待什麼,夫妻二人也有很明確的方式可以表達對對方的支持、收到對方的心意:一人在家留守總不是輕鬆的事,我願意這麼做是為了送你一段 golden time。青青彷彿也知道可以期待一段只有爸爸跟她或只有媽媽跟她相處的親愛時光,我主觀地覺得這小女孩還滿樂在其中的。

 

隨著孩子出生,我們對於一些事情的承受度降低到堪稱脆弱的地步。虐兒新聞不敢看,連有青少年兒童受暴受侵害的電影、故事都不敢聽聞。自己作了父母後對一些事情也愈發難以想像。例如說父母對孩子的把持不放、過於緊密而緊張的依附、或是冷漠忽略。青青這黃口小兒才不過一歲多,早早已展現明確的個人好惡喜樂與意志。要吃這個不是那個。要喝水不要喝奶。要自己走不要抱抱。還要再抱高高還要還要就是還要。看巧虎會目不轉睛,大人的電視節目無聊不如玩玩具。就是這麼明明白白一個獨立的個體呀!要怎麼視而不見、明知而仍忽略、強加自己的意志在她身上?為什麼要這麼做?真的不明白。

 

再幾天青青就滿一歲四個月了。剩下最後頑強抵抗的兩公斤,好不容易也算是快要回到兩年三個月前(懷孕前)的體重。再懷老二時我絕對不再這種吃法這種胖法了。人生經得起幾次這種一胖胖二十公斤,再卯起來大減十幾公斤的操練?實在很累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resa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