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請讀:《創世紀Ch.12~完(Ch.50)》(線上天主教聖經:http://www.catholic.org.tw/bible/

☆先說明:我缺了5月4日的 道理班(二),會想辦法借錄音檔再補上。不過第三堂課的聖經進度還是維持在創世紀第12章到創世紀結束。 

 ~以下是神父此次的講課~

        與人分享聖經,最重要的不是在於幫他把聖經弄懂,而在於分享聖經(也許某章節的故事)是如何地影響、改變了自己的生活;而藉此分享,使得聆聽者能也能改變自己的生活,或至少是起心動念去改變。

         現今人們習慣衡量世界,卻忘了衡量自己。存在主義大師海德格說,思想分兩種,一是計劃性的思想,一是反省性的思想。關於信仰的思考比較是屬於後者,可惜現代受實證主義的影響,人們常常「實事求是」,要求要證明信仰,但沒有信仰幅度的反省。

        在信仰內,意義是不能由自己賦與的。有一個很清楚的圖像可作為比喻:一個人陷入泥淖中,只要有人輕輕提著他的頭髮向上,就能把他救出來;但是他無法自己拉自己的頭髮而得救。

        天主按自己的肖像造了人,而當人在花花世界中尋找天主以外的人事物時,人就逐漸離開天主了。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苦修 / 隱修 是方式,不是目的。真正和天主在一起的人,是不需要、也不會貶低物質的。天主不毀滅舊世界,而是更新這個世界;而所謂「更新」,其實是使其回到原本所創造的樣子~我們稱為「新天新地」。

         我認為天主並沒有特別偏愛某個民族或某個人,相反地,天主不停地召叫各個民族的人,但是獨有亞巴郎為首、最先明確答覆(以「相信天主」算為他的正義),而以色列民族全體(至少是有規模地)接受天主信仰,使整個民族的歷史成為一部與天主來往、漸漸認識天主的歷史。同樣地,我們也當這樣看:天主也不是比較愛那些聖人聖女,而是那些聖人聖女比你比我來得更愛天主。

         舊約是以前的以色列人記錄下來的歷史,基本上是他們民族與天主來往的紀錄。以前人只紀錄他們能理解、能懂的,或說以他們所能懂的眼光把事情(不一定是實際的「事件」)記錄下來。而那些他們不懂的,像是沒有答覆天主的、沒有成功跟隨的,便未付青史。

        從亞當厄娃開始,整部創世紀中,天主不斷跟人許諾,並且使祂與人的許諾提升到「盟約」的地位。(我們說「舊約」、「新約」,即表達了體會到是天許與人的「約」。)天主不斷與人立約,但其實天主的約只有一個,天主是不停地召喚一直毀約的人再回到盟約中,回到祂原本為人準備的幸福中。

         依撒格是耶穌的預像。亞巴郎全然相信天主,獻出他的獨生子,天主攔阻了他,但卻沒有攔阻自己為人類犧牲自己的獨生子耶穌。

        厄撒烏的故事,是講他放棄身為長子的權利。在猶太人的文化中,長子分遺產是分兩份的,長子名份代表了領導權和司祭權。厄撒烏為了一碗紅豆湯出賣他長子的名份(眾人笑),這意謂著神聖意涵的俗化;神聖名份(長子的權利)在厄撒烏眼中抵不過一碗紅豆湯。推而觀之,我們也可以看到現今社會中,人們將婚姻的神聖、夫婦彼此生命的交託,與身體的欲望相提並論,因此會有如一夜情等混亂與自甘下流,這也是一種神聖意涵的俗化。

        相對於厄撒烏對於長子名份的輕忽,故事中雅各伯以欺詐騙取長子名份,相對地反而不是重點。這事會這樣發展,跟母親黎貝加的介入很有關係。不過我們看故事,要看故事所說的、所意圖表達的,而不是去看故事沒記載的。黎貝加在祈禱時得上主啟示,說她腹中兩個胎兒「年長的要服事年幼的」。黎貝加祈禱的來龍去脈我們不得而知,上主為什麼這麼說事實上我們也無由得知;但故事所記載的是這位母親的聽命,她相信天主要讓小兒子領導大兒子,而不是在於她偏心。

        「雅各伯」這個名字在希伯來文的字根即為欺騙。而雅格伯一路「行騙天下」,這樣做對嗎?其實,雖然看來雅各伯巧取長子名份,後來又妻妾成群,但他一生過得並不容易,甚至是辛苦。他騙自己的哥哥,而後來自己為娶妻也被舅舅欺騙,多服侍他非常多年。他多妻多妾,但兒女中也多倫理亂事;雖欺騙舅父而牛羊成群,但到後來要見哥哥厄撒烏時,極端擔心受怕會被算舊帳…;老年以為愛子若瑟橫死,晚年更遇饑荒…這真的是比較幸福的人生嗎?種什麼因,得什麼果。猶太人記事,只講小故事,不說大道理。

        雖然雅各伯奸惡不斷,騙個不停,但天主就是要在曲折的故事中修直、彰顯,天主不放棄不完美的人。在雅各伯要回家鄉見哥哥前,第三十二章講了一個很奇特的故事,雅各伯和天神打架。這故事表示雅各伯一生最終要面對的是神而非人。他可以用騙的,騙到了爸爸原本要給哥哥的祝福;但他必須自己去求神給祝福,去求由神而來、真正的祝福。他要打架的對象,不是厄撒烏,而是要面對天主,在天主面前奮鬥。我們人不就正是如此嗎?

        前面依序有三個人物:亞巴郎、依撒格、雅各伯。第四個人物是若瑟。若瑟是舊約中和耶穌最像最像的人~義人受苦、上主受苦的僕人。若瑟說了一些事(他的夢),而哥哥們聽不入耳,要殺他;並且像對待耶穌一樣,他們奪去了他的長衣。如果兄長們真殺了若瑟,就無法有後續的發展了(在耶穌之前,還沒有復活的信仰)。但是天主有辦法,猶大提議不殺弟,保存了若瑟。在此又見到猶太人說小故事而不說大道理:兄長賣若瑟為奴,而後以色列人全體在埃及為奴。

        第45章第5節:「這原是天主 …」、第50章第20節「你們原有意對我作的惡事,天主卻有意使之變成好事,造成了今日的結果:挽救了許多人民的性命。」→若瑟是尋找意義的人。他無辜受害,半生流離。他必會自問:「為什麼?」他的選擇不是咒罵天主,而是時刻放在心中,願意去體會天主的用意、天主的心。

        最後我們的課後禱請一起看聖保祿宗徒致斐理伯人書第2章第6-11節。(可以對映舊約中的若瑟的故事)


祂雖具有天主的形體,並沒有以自己與天主同等,為應當把持不捨的,卻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與人相似,形狀也一見如人;祂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為此,天主極其舉揚祂,賜給了祂一個名字,超越其它所有的名字,致使上天、地上和地下的一切,一聽到耶穌的名字,無不屈膝叩拜;一切唇舌無不明認耶穌基督是主,以光榮天主聖父。

 


以上是今天的課程。整理起來,我們在創世紀第12~50章,主要看了四個人物:

1. 亞巴郎:未見而信(相信天主預許,在未知之際出離家鄉)

2. 依撒格(故事較少)

3. 雅各伯:人最終要面對的其實是神,要神的祝福

4. 若瑟:不論處境為何,天主在。追求人生的意義,而意義來自於神。

 

 

接下來開放Q and A

1. 請問亞巴郎開始,算是「信史」對嗎?

A: 是的


2. 請問我們讀舊約的「界線」在哪?我們要懂其中涵意,又不能不看聖經原文章句。怎麼讀算是讀出其中的啟示?怎麼讀算是自己妄作解釋?

A: 這是非常好的問題。很好的一個評估方法是:好樹結好果子,壞樹結壞果子。是天主推動的,會產生符合天主祝福的影響和改變(註:例如若參加了活動後心中很熱火,活動後生活卻沒改變,只是很愛參與當時認識的朋友的聚會;那麼當初心中的熱火也許不見得是對於天主的渴望)。要學若瑟,去找意義。舊約的故事,也就是以色列民族以幾百年的時間保存先祖與天主交往的歷史,以幾百年的時間、以整個民族去「懂」天主的意思後,寫成紀錄。

為我們而言,在讀聖經的當下,都以「天主的啟示」 來懂,但也要保留「有可能不是天主的啟示」的空間。


接下來一週的作業是:出谷紀第1~24章。

並請大家每天抽時間(最好是固定時間)「反省」,意思是回顧一天的生活。我今天過得好還是不好?為什麼?能怎麼做來改變、改進?並且可以與所讀的聖經兩相對照一下。

   

註:關於若瑟,我去年寫了篇文章分享。有興趣的朋友請參閱拙作:埃及王的希伯來宰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resa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