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請讀:《民長紀》Ch.1~完(線上天主教聖經:http://www.catholic.org.tw/bible/

這堂道理班我們讀《民長紀》與《盧德紀》。本篇筆記先看《民長紀》,《盧德紀》請見下篇。(註1

聖經記載,在若蘇厄之後的年代,以色列人當中沒有領導權威,人民任意行事。「當若蘇厄在世時,和他去世後,那些見過上主為以色列所行的大事的長老們還在的時日,百姓都事奉上主。」(民二:7)但是「當那一代人都歸於他們的祖先以後,在他們之後,興起了另一代,他們不認識上主,也不知道上主為以色列所行的事蹟。」(民二:10)以色列民族忘了上主對他們的慈愛,忘了與天主訂定的盟約。「以色列子民行了上主視為惡的事,事奉了巴耳諸神。他們離棄了上主他們祖先的天主,即領他們出離埃及地的天主,而隨從了別的神,叩拜他們四周各民族的神」(民二:11-12),因此觸怒了上主。

 

當人任意行事時,不會做勉強自己的事情、不會自我節制,但是會傷害別人,會背棄、會遺忘。《民長紀》中以色列人就這麼反反覆覆地「傷害」、「糟蹋」天主的耐心與慈愛。讀的時候我們感覺悲傷,因為太暴力、也太墮落而令人灰心,因此可能不想再讀、讀不下去了。但是如果我們感覺悲傷而不願讀,那我們應該都不該看電視,或者是新聞;事實上現在的新聞也真的讓我們常常覺得看不下去。古今對照,也許我們可以多體會一點關於「原罪」與「罪的結構」。是一樣的罪,只是不一樣的具體事件。

《民長紀》中記載以色列人三番兩次忘記信仰,轉而崇拜別的神(註2),上主因而大發憤怒(與其說上主是怪以色列人拜別的神,更好說是以色列人之遺忘上主令上主發怒)。當時的情況是,以色列子民見到其他高度發展的文明/文化,並且與那些文化的民族共處;在被其文明/文化,或其生活富足吸引之餘,除非以色列人堅持信仰,不然很容易就會被吸收掉,而喪失自己的信仰、文化、一切。然而雖然上主三申五令、苦口婆心,但是以色列子民還是一次又一次地陷入了羅網

這讓我們不禁去想:要如何能從罪惡中抽身呢?方法有二。1、最好不要陷入;2、越快抽身越好,否則會越陷越深。舉例:現在的網路色情,每天開信箱都會收到色情E-mail。一律殺掉、不開信就沒事了。如果因為好奇或是其他原因點入,很容易就開始陷入、甚至到後來無法自拔,至少會比完全不碰要危險。這次不開色情信,但明天又會再度收到:羅網一次次來,三千年前與現在的差別並不大。

民長紀第二章中說,「當若蘇厄在世時,和他去世後,那些見過上主為以色列所行的大事的長老們還在的時日,百姓都事奉上主。」(民二:7)”目擊證人”-若蘇厄還在時,以色列子民繼續事奉上主,但是新一代不認識上主,表示以色列子民並未遵守梅瑟的話:要無時或忘、要世世代代教導孩子(申六:4~9)(註3)。還是同樣的話:教導子女是父母的責任,不是帶去教堂就算了。

 

《民長紀》中一直重複的五個步驟循環是: 1.以色列子民犯罪 2.上主發怒,交給敵人(對照看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時候為奴,現在亦因犯罪而為奴) 3.以色列子民呼求 4.上主救援 5.四界歸於平靜(silence but not peace)

這五個步驟在民長紀中重複了七個循環!這些人永遠教不會嗎?為什麼?其實以色列人怎麼樣並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又是如何?很可能得到的答案是:我們也一樣!!雖然未到整個民族為奴的地步,但我們也都曾為了自己的罪、為了陷入罪的羅網,而成為了罪的奴隸(註4)。

基德紅

 

《民長紀》中一位比較不同的人物是「基德紅」。第六章中,天主召叫基德紅。我們可注意到的是,上主召叫基德紅時,他「正在釀酒池裏打麥子」(民六:11)à天主對我們的召叫,常在生活當中、在我們的日常工作當中。

對天主使者的問候,基德紅答說:「如果上主與我們同在,我們怎會遭遇這些困難?我祖先給我們所講過的那一切奇事,如今在那裡?」(民六:13)→基德紅對上主有所認識(知道如果上主同在,必不遭凶惡)、知道上主曾對祖先大顯神奇、大施慈愛。

而基德紅的抱怨,常常也是我們的抱怨:「天主以前那麼好,現在卻不理我了。」 「別人說天主,但是我卻沒有感覺,天主對我沒有那麼好」「為什麼是我?!」

對於上主的派遣,基德紅回答說:「我主,請原諒!我憑什麼拯救以色列?看,我家在默納協支派中是最卑微的,我在我父親家中又是最小的一個。」。天主的確是常選人所想不到的、未被期待的,這很有天主的味道。對此保祿在致格林多人前書中更清楚、也更激烈地有著回應:「弟兄們!你們看看你們是怎麼蒙召的:按肉眼來看,你們中有智慧的人並不多,有權勢的人也不多,顯貴的人也不多;天主偏召選了世上愚妄的,為羞辱那有智慧的;召選了世上懦弱的,為羞辱那堅強的;甚而天主召選了世上卑賤的和受人輕視的,以及那些一無所有的,為消滅那些有的,為使一切有血肉的人,在天主前無所誇耀。」(格前一:26~29

我們除可說天主的召叫常常就在日常生活中外,甚至可說答覆召選的過程,就是做好平常該做的,”be busy with the daily duties”。該上班的善盡上班的本份、為人父母的善盡為人父母之責、該去教會的、該善待近人的...。

在過程中,天主偶而也會給記號。聖經中基德紅有關於一把小羊毛的記號(民六:36-40),今日我們也許難見這種記號,但也可以體會,我們可以在日常中留意細小的記號。

《民長紀》接著在第七章記載,以色列子民在基德紅的領導下,相信天主,叫吹號就吹號、叫敲罐子就敲罐子,未戰即勝;其戲劇化的程度,幾乎讓我們覺得不像是真的。但是這個教訓是:當我們開始聽天主的話的時候,敵人就潰散了。是的,當我們聽天主的話保持信心,做我們能做的,仇敵就潰散了。(註5

戰勝後,以民對基德紅說:「請你與你的子孫,做我們的君王」(民八:22à以色列子民懷念有領袖的日子。許多人、包括一些基督教的朋友,對於天主教會有教宗這個位子有些意見。其實這當中有些誤會,包括像教宗不可錯誤等(註6)。而即使為基督教而言,在教派中也有做為最後仲裁者、或是代表訓導權威的人/位子,也是一種「教宗」。

對於以民的請求,基德紅拒絕了:「唯有上主是你們的君王」(民八:23)。不論逆順,基德紅明認上主為王,保持了信仰。(註7

離基德紅率以民不戰而勝才沒多久,以色列子民又開始亂拜神,情況越來越糟;以民呼求,上主再度施救,但是以色列人又一再的背叛(民十)。

三松

 

第十三章中,「三松」(或譯作「參孫」)在母胎被召叫,有特殊的能力,為了從培肋舍特人手中拯救以色列(民十三:5)。三松雖領有使命,但是他似乎更愛與女人玩耍;而他的能力與頑強(頭髮),同時也成為他的弱點。

後來培肋舍特的酋長以大筆銀錢,請德里拉去「引誘」三松(民十六:5)。德里拉的生命中,愛錢更甚於愛人。有意思的是,「三松」的意思是小太陽、屬於太陽,更好說是「照耀的太陽」;而德里拉的意思是黑夜→培肋舍特人的黑夜,遮蔽了以色列的太陽。

我們還記得在創世紀中,依撒格的長子厄撒烏把他身為長子的神聖名份,以「一碗紅豆湯」換了出去。對照著看,三松也拿神聖(力量來自於頭髮,來自於天主的神聖祝福與許諾)去與女人調情。(我們很容易可以想像,三松對德里拉三番兩次詢問力量來源時,是如何笑鬧調情的場景。)

三松給的答案一次次愈發接近真相,而德里拉「天天用話來逼他,催他,致使他的精神苦惱的要死。」「三松遂把心中的一切全透露給她,對她說:「剃刀從未接觸過我的頭,因為我在母胎時就是獻於天主的;人若剃去我的頭髮,我的力量就離開了我,我就像眾人一樣軟弱。」(民十六:16-17)「聖」的意思就是,從群眾中分出來,所以「與眾人一樣」即表示「俗化」了,表示放棄了神聖。

德里拉知道這是真正的答案。後來的故事發展,聖經寫的感傷:「三松由夢中醒來,卻不知上主已經離開了他」(民十六:20)。這也是我們犯罪的經驗:我們常常一點點、一點點地往危險邊緣試探,而至有一天一覺醒來,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已經離開了天主」。

三松的故事是:不把神聖視為神聖,以及其後果。

三松被抓、被關以後「頭髮又漸漸長起來」(民十六:22)。這段力量來自頭髮的故事說著神奇,但亦可將具體的頭髮長出來,視為背離神聖、俗化後,悔改的過程。

整篇民長紀的故事在說的是:本來人該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事奉上主(生活在上主的慈愛內)。但是以色列子民卻個人任意行事,不做該做的,卻反覆崇拜外神。

《民長紀》說的是本來為上主選民的以色列民眾去拜邪神,而《盧德紀》所說的故事則正相反:外邦人信了上主。這故事為我們有非常大的鼓勵,我們接著繼續看。(待續)

 

 

1:在「道理課五:出谷紀」,還有兩堂分別講《申命紀》與《若蘇厄書》,會盡快補上。

 

2:在舊約的紀載中,那些對別的神的崇拜行為都相對顯得迷信,而那些「其他的神」常像是多神或泛神信仰中的動物如牛犢等。

3:申命紀第六章4-9節:「以色列!你要聽:上主我們的天主,是唯一的上主。你當全心、全靈、全力,愛上主你的天主。我今天吩咐你的這些話,你應牢記在心,並將這些話灌輸給你的子女。不論你住在家裏,或在路上行走,或臥或立,常應講論這些話;又該繫在你的手上,當作標記;懸在額上,當作徽號;刻在你住宅的門框上和門扇上」

 

4:我們也許都有、或至少都能懂的經驗是:因為貪心,我們過度的工作或做了並不讓自己快樂甚至事後後悔的事,我們成了貪心的奴隸了。又像是驕傲、甚至是欺騙人的人,自己也都不自由,也成了奴隸。

 

5:不熟悉這種用法的朋友,或可將「仇敵」理解為在我欲行天主的路上與我作對的誘惑、勢力、或自己性格上的弱點。很多時候也就是魔鬼的勢力和利用。

 

6:所謂「教宗不可錯誤性」是說,當教宗代表整個天主公教會,隆重宣佈一項信理或由該信理引申出來的倫理訓導時,享有「不可錯誤性」。也可以視為是天主子民對於「天主聖神與教會同在」、「天主保護著教會」的信心表現。並不是說是教宗本人不會犯罪或甚至沒有原罪,也不是說教宗連背電話號碼也不會背錯

 

7:後來達味為王,也並非不認上主為王。或作王、或不作,選擇皆出於個人對於天主的認識、或天主的啟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resa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