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電子報的連結請按此。
台灣政治不清人權不彰 天主教台灣主教團嚴重關切
中時電子報張毅民綜合報導
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罕見地以強硬辭彙,公開要求台灣政府作一個「有誠信、負責、肯聆聽的政府」,並且回應社會大眾民意的基本期望之外,同時,更也公開要求從政或擔任各級民代的基督徒要「時時協助領導者及政府為這塊土地及生活其上的各族群、新舊移民、及社會安定、進步、和諧而貢獻心力及祈禱」。同時,也呼籲國內各宗教團體「更要多點風骨與道德勇氣」以「共同營造一個正義、和平的社會」。
簽署這項牧函的主教,是由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團長、台北總教區台北教區鄭再發總主教,與新竹教區李克勉主教,以及台中教區王愈榮主教、嘉義教區洪山川主教、台南教區林吉男主教、高雄教區劉振忠主教、花蓮教區黃兆明主教共同聯名簽署。其中,新竹教區的李克勉主教甫於上個月由梵諦岡指命,並且祝聖接任新竹教區;嘉義教區的洪山川主教,也是今年初甫被祝聖的新主教。原本擔任台灣地區主教團團長的單國璽樞機主教,是台灣唯一的樞機主教,但已於去年底經教廷同意退休獲准,由台北總教區總主教鄭再發主教接任主教團團長一職。
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今年於四月下旬召開一年兩次例行的主教團大會,此則牧函是於主教團春季大會之後公佈,展現出台灣地區主教團的新人新氣象。同時,也在台梵關係飄搖、梵諦岡面對中國大陸自命主教、公然與梵諦岡唱反調之際,展現出特殊的意義。
以下是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牧函的全文:
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關懷社會公開信
天主教會一向關懷現時現地的人間手足,特別是「我們這時代的人,尤其是貧困者和遭受折磨者,他們所有的喜樂與期望、愁苦與焦慮,亦是基督信徒的喜樂與期望、愁苦和焦慮。凡屬於人類的種種,在基督信徒心靈內,莫不有所反應。」(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現代牧職憲章n.1)
四十年來,台灣雖然在經濟上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但繼之而來的卻是「價格」取代了「價值」,特權取代了公義,怨懟取代了關懷,猜忌取代了信任;某些掌權者欺瞞掩飾,以口號代替政策,以意識型態作為善惡忠奸的判準,讓無權可依、無勢可倚、無法可行、無錢可活的百姓身陷絕苦而難以自救。
我們也看到,一些恃強凌弱、巧取豪奪、政商糾結,欠缺同胞手足之情的不法事件一再重演。想想某些對待外勞的不當方式與態度、對外籍配偶的歧視、排斥、移民法規的未盡完善。卡奴問題、金控弊案、詐騙、自殺等事件,攪得人心浮動、社會不寧。
近日民調中對政府的缺乏信任,只是公民社會向政府表達意見與期待的一種方式。在安定中求改革與進步,多年來一直是國人要求的基調,民間的期望其實不高,只是期望一個有誠信、負責、肯聆聽的政府。即所謂「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
若細察百姓的訴求,其實都是政府當局應做而未做好的事務而已,其中包括教育、交通、治安、人權、社會福利、生活品質、生態環保等層面。必須由整體的施政方向、政策方針、內政外交等各方面著手。
為此,我們呼籲政府,尊重人的價值及其尊嚴,秉持上天所賦與人的基本良知與善念,在正義、真理內作全面的調整規劃與落實,並在行政事務上,以更開放、寬廣的觀點為民服務。針對社會發生的各項問題,提出適時、有效、具體的改善辦法。
前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暨現任本篤十六世皆以耶穌基督的心懷,關心世界各地的人權,並竭力維護世界的和平;教宗領導天主教會深入各民族、國家,以基督徒的良心關懷社會各項事務。我們-天主教會,對台灣社會近來諸多的「異象」十分憂心。我們要求基督徒,特別是從政的基督徒及民意代表,均能秉持「天主是愛」的核心思維,及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現代牧職憲章的精神,時時協助領導者及政府為這塊土地及生活其上的各族群、新舊移民、及社會安定、進步、和諧而貢獻心力及祈禱;並鼓勵全體教友,能從「心」改革,主動積極的與斯土斯民,我們的人間手足,共同參與並承擔「讓你我的存在,成為眾人的祝福」!讓自己成為「世界的光,地上的鹽」,成為社會革新、安定的力量。
我們在此呼籲所有愛護、疼惜台灣的同胞,及各宗教、族群的朋友們:讓我們並肩同步,以熱情、積極的行動,努力在各自的崗位上再多點堅持、多點信心、多點承擔,當然更要多點風骨與道德勇氣。不再以分裂的心情、雙重的標準、面對社會及個人生活中各種難解的現象及問題。由內而外,重新對焦:發覺、尊重、善用上天賦予每個人內在生命中的真善美聖及其所含的力量;並以更新的眼光看見事物的真相。我們亦鼓勵每一個人都能活出自己的生命,共同營造一個正義、和平的社會。
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
台北教區 鄭再發總主教
新竹教區 李克勉主教
台中教區 王愈榮主教
嘉義教區 洪山川主教
台南教區 林吉男主教
高雄教區 劉振忠主教
花蓮教區 黃兆明主教
謹啟
民國九十五年四月二十六日